浙达能源观察室|新风口来了!国家系列动作提速虚拟电厂发展
2022.07.26

头图gif.gif

640.png

​近两年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部委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建设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及系统调节。政策利好之下,民生证券、华安证券、中金公司等多家券商先后在研报中看好虚拟电厂,相关概念股也应声而涨。

此前我们分享了虚拟电厂的概念和相关案例,虚拟电厂是现阶段实现大范围节能降碳的经济可行办法,也是我们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今天我们聚焦国家和地方政策,一起感受属于虚拟电厂的新风口到来。

 

国家层面

尽管现阶段我国的虚拟电厂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早在2015年发布的《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就已明确提到:

“推广区域性自动需求响应系统、智能小区、智能园区以及虚拟电厂定制化工程方案;依托示范工程开展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服务、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储能协调运行、智能用电一站式服务、虚拟电厂等重点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

可见国家层面对虚拟电厂的关注由来已久,近两年来更是频频出台相关文件,持续推动虚拟电厂的更进发展。

 

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

完善电力需求响应机制。推动电力需求响应市场化建设,推动将需求侧可调节资源纳入电力电量平衡,发挥需求侧资源削峰填谷、促进电力供需平衡和适应新能源电力运行的作用。拓宽电力需求响应实施范围,通过多种方式挖掘各类需求侧资源并组织其参与需求响应,支持用户侧储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分布式发电等用户侧可调节资源,以及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运营商、综合能源服务商等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和系统运行调节。明确用户侧储能安全发展的标准要求,加强安全监管。加快推进需求响应市场化建设,探索建立以市场为主的需求响应补偿机制。全面调查评价需求响应资源并建立分级分类清单,形成动态的需求响应资源库。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大力提升电力负荷弹性。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整合分散需求响应资源,引导用户优化储用电模式,高比例释放居民、一般工商业用电负荷的弹性。引导大工业负荷参与辅助服务市场,鼓励电解铝、铁合金、多晶硅等电价敏感型高载能负荷改善生产工艺和流程,发挥可中断负荷、可控负荷等功能。开展工业可调节负荷、楼宇空调负荷、大数据中心负荷、用户侧储能、新能源汽车与电网(V2G)能量互动等各类资源聚合的虚拟电厂示范。力争到2025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3%~5%,其中华东、华中、南方等地区达到最大负荷的5%左右。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

完善适合新型储能的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推动新型储能以独立电站、储能聚合商、虚拟电厂等多种形式参与辅助服务,因地制宜完善“按效果付费”的电力辅助服务补偿机制,丰富辅助服务交易品种,研究开展备用、爬坡等辅助服务交易。

 

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

因地制宜建立发电容量成本回收机制。引导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市场化的发电容量成本回收机制,探索容量补偿机制、容量市场、稀缺电价等多种方式,保障电源固定成本回收和长期电力供应安全。鼓励抽水蓄能、储能、虚拟电厂等调节电源的投资建设。

 

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鼓励围绕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大数据中心、5G基站、充电设施、工业园区等其他终端用户,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鼓励聚合利用不间断电源、电动汽车、用户侧储能等分散式储能设施,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结合体制机制综合创新,探索智慧能源、虚拟电厂等多种商业模式。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清洁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加快灵活调节电源建设,引导自备电厂、传统高载能工业负荷、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虚拟电厂等参与系统调节,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升电网安全保障水平。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制定新一轮抽水蓄能电站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促进抽水蓄能发展的政策机制。加快新型储能示范推广应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左右,省级电网基本具备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

充分发挥负荷侧的调节能力。依托“云大物移智链”等技术,进一步加强源网荷储多向互动,通过虚拟电厂等一体化聚合模式,参与电力中长期、辅助服务、现货等市场交易,为系统提供调节支撑能力。

区域(省)级源网荷储一体化。依托区域(省)级电力辅助服务、中长期和现货市场等体系建设,公平无歧视引入电源侧、负荷侧、独立电储能等市场主体,全面放开市场化交易,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灵活调节、多向互动,推动建立市场化交易用户参与承担辅助服务的市场交易机制,培育用户负荷管理能力,提高用户侧调峰积极性。依托5G等现代信息通讯及智能化技术,加强全网统一调度,研究建立源网荷储灵活高效互动的电力运行与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区域电网的调节作用,落实电源、电力用户、储能、虚拟电厂参与市场机制。

 

地方层面

全国各个省份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其中,山西省在今年6月印发的《虚拟电厂建设与运营管理实施方案》明确了虚拟电厂的类型、技术要求、参与市场、建设及入市流程等,为虚拟电厂的建设、管理和实际落地运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基础。

 

山西·虚拟电厂建设与运营管理实施方案

“负荷类”虚拟电厂:指虚拟电厂运营商聚合其绑定的具备负荷调节能力的市场化电力用户(包括电动汽车、可调节负荷、 可中断负荷等),作为一个整体(呈现为负荷状态)组建成虚拟电厂,对外提供负荷侧灵活响应调节服务。

“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指列入“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建成后新能源、用户及配套储能项目通过虚拟电厂一体化聚合,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电力市场,原则上不占用系统调峰能力,具备自主调峰、调节能力,并可以为公共电网提供调节服务。

 

北京·“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

提高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发挥电力在能源互联网中的纽带作用,挖掘需求响应资源,聚集大型商务楼宇、电动汽车和储能设施等资源,建设虚拟电厂。建立市场响应的交易政策,完善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积极引导用户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到2025年,电网高峰负荷削峰能力达到最高用电负荷3%-5%。

 

重庆·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推动大数据、云计算、5G等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应用,构建智慧能源体系。集成信息系统与能源系统,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精准监测和实时管理。依托现代信息通讯及智能化技术,加强全网统一调度,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鼓励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智能化生产,依托新能源、储能、柔性网络和微网等技术,实现分布式能源的高效灵活接入。推动新型电力设施、关键装备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研发示范,拓展人工智能在设备运维、电网调度、安全管控等领域应用。支持智慧电厂、新能源集控平台建设,促进多种类型能源网络互联互通、多种能源形态协同转化。实施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提升行动和配电网网架优化行动,提高各级电网智能化水平。依靠能源技术,在开发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积极推广开展“互联网+”智慧能源试点示范。推动多种能源的智能定制,合理引导电力需求,支持虚拟电厂、负荷集成商等新型需求侧管理模式发展,培育智慧用能新模式。

 

河北·“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

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发展。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资源,合理配置各类储能,研究建立电网企业、电源企业和部分用户共同承担储能等调节能力建设的责任机制和投资回报机制,探索不同技术路径和发展模式,在重点地区谋划一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鼓励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内部联合调度,鼓励电网企业联合社会资本建设以大规模共享储能为支撑的区域性“虚拟电厂”。

创新智慧调控技术。依托华北电力大学低碳高效发电技术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研究多元储能性能及响应特性,加强与电网企业、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密切合作,优化源网荷储多时空尺度协同调控策略。大力攻关规模化储能系统集群智能协同控制关键技术,开展分布式储能系统协同聚合研究,着力破解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带来的电网控制难题。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开展储能多功能复用、需求侧响应、新能源主动支撑、虚拟电厂、云储能、市场化交易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

按照国家《电力并网运行管理规定》《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研究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加快完善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支持新型储能回收成本、获取收益,推动调峰成本向用户侧疏导。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建设,探索现货市场运行期间由现货电能量市场代替调峰市场,形成有效激励储能调峰的市场化分时价格信号。研究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准入条件、交易机制和技术标准,明确相关交易、调度、结算细则。因地制宜完善“按效果付费”的电力辅助服务补偿机制,丰富辅助服务交易品种,研究顶峰、调峰、调频、爬坡、黑启动、惯量支持等辅助服务模式。推动新型储能以独立电站、储能聚合商、虚拟电厂等多种形式参与辅助服务,鼓励配建形式的储能与电源联合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市场交易。

 

广东·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加强电力应急调峰储备能力建设。增强电力供给侧灵活调节能力,合理配置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进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因地制宜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并引导新建机组配置FCB功能和孤网运行能力,鼓励珠三角中心城区的分布式气电配置黑启动运行能力,建设一批储能电站。大力提升电力需求侧响应调节能力,研究建立源网荷储灵活高效互动的电力运行与市场体系,鼓励各类电源、 电力用户、 储能及虚拟电厂灵活调节、 多向互动。力争到2025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高负荷的5%左右。

 

浙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提升电力系统灵活可靠性。积极探索发展新型储能设施,试点建设氢储能和蓄冷蓄热储能等项目,建成一批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电化学储能项目。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推进虚拟电厂建设,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开展电力需求侧响应,到2025年,电力精准负荷响应能力扩大到千万千瓦级,负荷侧调峰能力达到全社会最高负荷的5%。

加快完善电力市场。建立健全以电力“中长期+现货交易”为主体的省级电力市场体系。发挥电力中长期市场“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则,培育市场主体,扩大市场规模。开展省内风光电、外来电和用户参与现货市场试运行,实现现货市场持续运行。支持虚拟电厂、储能方参与市场交易,充分发挥其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利用价格手段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引导用户主动错避峰。实现电力交易中心独立规范运行。

 

内蒙古·“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

智慧能源创新基地。以提升能源系统综合效率为目标,实施能源大数据创新应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等示范工程,布局建设一批能源云平台、智能电站、虚拟电厂、分布式能源站、储能示范项目,推进能源全领域、全环节智慧化发展。

 

虚拟电厂的东风已至,能源互联、绿色低碳的未来正向我们走来。面对风口,许多企业纷纷开始踏入虚拟电厂领域,以冀从中分享红利。然而,虚拟电厂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关隘众多、权责重大,更需要一支专业、专注的团队,才能真正地乘风而起、赢得未来。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4001-523-588

电话总机:0571-86070728

公司网站:www.zdpowertech.com

尾图新.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