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达能源观察室丨为了减碳这么拼?欧洲买爆中国“过冬八件套”
2022.11.03

头图.gif

banner.png

近日,“欧洲抢购中国过冬八件套”的新闻冲上热搜,引发网友们大规模讨论。“过冬八件套”指的是什么?为何这些产品突然畅销欧洲?这与欧洲推进碳减排有关吗?旺盛的市场需求背后,其实隐藏着欧洲能源供给和减碳发展的难言之痛。

 

中国制造抢滩欧洲

 

近来一跃成为互联网热词的“过冬八件套”,是媒体对我国销往欧洲的各类御寒产品的总称,包括电热毯、热水袋、取暖器、秋衣秋裤、光腿神器、法兰绒睡衣、高领毛衣和暖手宝等。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数据显示,9月以来上述产品在欧销量相比往年呈现出翻倍激增,销售额保持3至5倍的速度环比增长。

 

1.jpg

 

受俄乌冲突和“北溪”管道破裂的黑天鹅事件影响,欧洲深陷能源危机,能源消费成本急剧上涨,而可能到来的严酷气候更是雪上加霜。英国《自然》杂志称,今年预计会发生罕见的“三重”拉尼娜气候事件,欧洲或将持续大范围异常变冷。据英国能源监管机构预测,英国家庭今冬取暖费用将会超过一年前的3倍,这也促成了许多人从“家庭保暖”转向“个人保暖”。

凭借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保障,中国制造为欧洲解决了燃眉之急,大量质优价廉的“取暖神器”输入欧洲,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电热毯、取暖器、暖手宝等低能耗取暖产品正在成为欧洲人的越冬新宠。社交平台上关于“过冬八件套”的讨论络绎不绝,不论是自豪还是调侃,在热烈讨论之余我们更要将欧洲的能源危机作为前车之鉴。

 

能源安全积弊已久

 

俄乌冲突期间,在欧盟对俄能源限价提议的刺激下,俄罗斯关闭“北溪1号”管道,欧盟能源危机已初现端倪。欧盟能源消费量大、自给率低、对外依存度极高,其能源进口中分别约有50%煤炭、40%天然气和30%石油来自俄罗斯,与俄罗斯的交恶无疑为欧洲能源安全蒙上了一层阴云。8月份欧盟多国政府紧急发布政令推行节能,西班牙首相甚至提出上班不打领带的建议。而随着9月底“北溪”管道破裂(点击查看:“北溪”泄漏是怎么回事?),欧洲进一步滑向了能源短缺的深渊。

 

究其根本,欧盟能源体系具有天然的脆弱性,近年来欧盟激进的能源转型尝试不仅没能缓解这种脆弱,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其对天然气的依赖。据欧盟委员会官网,欧盟承诺到2030年欧盟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与1990年的水平相比至少减少55%,最终实现到2050年净零排放的目标。为了实现碳减排目标,同时加强能源安全保障,欧盟提速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供电占比很快达到40%。与此同时,欧盟各国大量关闭燃煤电厂并关停核反应堆,而将天然气发电作为碳中和路径下的过渡方案,这也让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供给的依赖度进一步上升。

 

2.jpg

 

尽管欧盟的清洁能源发展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近两年接连不断的极端天气冲击下,其运营情况可谓堪忧。2021年,北海等地区出现“无风之夏”,德国、丹麦等国的风能发电量大幅减少;2022年,欧洲的历史性高温引发严重干旱,水力发电产量大为受限。欧盟碳减排的步子迈得太大,能源供给始终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之中,缺乏强有力的托底保障,连番的恶劣气候变化和地缘冲突事件终于引爆了深埋已久的危机。

自年初起,欧盟各国就已试图通过加大储气建设、重启核电建设等方式避免危机,然而能源建设耗时漫长,短期内难以见效。10月18日,欧盟委员会提出了系列紧急能源措施应对能源危机,包括建议欧盟成员国联合采购天然气、建立天然气交易价格限制机制、允许成员国从欧盟预算中调拨款项等。10月25日,在欧盟成员国能源部长会议上,欧盟成员国普遍支持联合采购天然气,然而各国能源结构大不相同,对天然气限价这一核心问题尚难达成一致。寒冬已至,欧洲的这个冬天恐怕并不好过。

 

积极稳妥方为正道

 

2020年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以后,我国不少地区“重减碳”而“轻发展”,也曾一度出现“一刀切、运动式”减碳现象。2021年四季度开始,中央持续对全国“双碳”行动进行纠偏,保障减碳和经济增长的平衡发展。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再次重申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点击查看:二十大报告对双碳工作有何指示?)。

 

3.jpg

 

事实上,“积极稳妥”一直是我国对待环境议题的态度。近年来,我国充分发挥战略纵深优势,通过加快布局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展,大力推动特高压输电技术攻关,开展能耗双控倒逼企业能效提升,积极引导储能装机建设等一揽子措施,实现源、网、荷、储多端发力,稳扎稳打实现能源转型。

双碳科技中心团队深耕能源领域,始终秉持着平衡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理念,通过数字化赋能区域能耗双控(点击查看:数字化如何让能耗双控更有效?)、帮助企业提升能效(点击查看:企业如何提升能效?)等方式,与政府和企业合作探索更加稳健有效的减碳路径,以实践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共创绿色美好未来。

 

联系我们.png

尾图.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