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达能源观察室丨比黄金还保值?CCER 价格涨势不停
2022.11.03

头图.gif

undefined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点击查看:什么是碳市场?什么是 CEA 和 CCER?),能够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从高耗能向低耗能转型,同时保障全社会碳减排成本最优化。

CEA 和 CCER 作为目前我国碳市场中唯二的交易标的,其价格波动与我国双碳进程休戚相关。受存量告急和地方碳价上涨等因素影响,近期 CCER 价格呈现出飞快上涨的趋势。为何会产生这种趋势?如此迅猛势头还会持续吗?今天让我们一探 CCER 的身价几何。

 

价格坚挺 连续上涨数月

 

10月29日,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公布了2022年11月复旦碳价指数结果。据分析,2022年11月和12月的 CEA 预期价格较前月均有小幅下跌,但整体走势仍然比较平稳。与之相反,除了广州碳市场履约使用 CCER 的卖出价格指数下跌以外,全国碳市场和地方试点碳市场的 CCER 价格指数均呈现上涨趋势

 

undefined

 

通常而言,CCER 作为碳市场的补充机制,其定价最低点约为 CEA 的一半,最高则不会超过 CEA 的价格,然而今年7月 CCER 的价格首次超过 CEA 后,该趋势便延续至今。究其根本,造成 CCER 身价大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01  CCER 的购买方相比 CEA 更加多元,除了参与全国及地方试点碳市场的交易之外,CCER 还能够参与碳中和,用于抵消大型赛事、会议以及活动产生的碳排放。

02  近段时间,地方试点碳市场的交易活跃度不断提升,相应的碳配额价格也持续上涨,水涨船高自然也带动了 CCER 交易价格的上涨。

03  我国自2017年暂缓受理 CCER 备案申请后,已经有五年多时间没有新增 CCER 项目,现在市场上流通的 CCER 项目存量不多。

 

存量告急 市场呼声强烈

 

CCER 的全称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指的是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2.png

 

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核证指南》两大关键文件,拉开了我国开发 CCER 项目的序幕。2017年3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出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量小、个别项目不够规范等原因,暂缓受理相关备案申请,但已备案的 CCER 项目仍然可以交易。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原有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划归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成为 CCER 备案审批权限的主管部门。尽管主管部门的职权更加清晰准确,CCER 何时重启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顺利收官,重点排放单位累计使用3200余万吨 CCER 进行碳配额清缴抵销,成交额超过9亿元。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中指出,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以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配额的清缴,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据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预计,按照5%的碳排放配额抵消比例,全国碳市场初期每年 CCER 需求量约为1.65亿吨/年,目前的 CCER 存量连零头也满足不了。

 

重启在即 多方提前布局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全以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为基础的碳排放权抵消机制,将具有生态、社会等多种效益的林业、可再生能源、甲烷利用等领域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被业界认为是 CCER 重启的重要信号。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在2022年年初接受采访时透露,国家正在积极筹备重新启动 CCER 项目的备案和减排量的签发,全国 CCER 市场有望在2022年重启。2022年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答记者问时指出,生态环境部将加快推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的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力争尽早启动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相比政策上的慎重,市场对 CCER 的反应要热烈得多。一方面,金融行业先后出台《环境权益融资工具》和《碳金融产品》等行业标准,多个围绕 CCER 的创新碳金融产品快速落地;另一方面,不少嗅觉灵敏的企业看好林业碳汇未来的价值空间,趁着目前成本较低,陆续签约了许多林地资源作为储备。此外,我国政府各级单位也为 CCER 的重启做足准备,如人社部日前将与 CCER 相关的“碳汇计量评估师”纳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多地政府先后成立森林碳汇管理局。

 

3.jpg

 

CCER 的回归逐渐逼近,势必为我们带来更多的选择与机遇。虽然行业和市场已经勾勒出了我国 CCER 政策的大致面貌,但是只要靴子尚未落地,CCER 究竟何去何从、国家政策到底如何指引都还是个谜,各方在提前部署 CCER 时也应谨慎而为、规避风险。不过无论如何,相信我国碳市场体系会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得到完善,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引擎作用。

 

联系我们.png

尾图.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