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达能源观察室丨“源网荷储一体化”三大模式
2023.05.19

 

神灯精灵:哈喽,欢迎回到浙达观察室!上一期我们介绍了“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概念和功能,大家还记得吗?

今天,我们再次邀请到电博士为大家讲解源网荷储一体化的三种主要模式。

电博士:好的,没问题!按照《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分为区域(省)级、市(县)级、园区(居民区)级三个层次,试点先行,逐步推广。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看三种模式是怎样的吧:

 

区域(省)级源网荷储一体化

 

依托区域(省)级电力辅助服务、中长期和现货市场等体系建设,公平无歧视引入电源侧、负荷侧、独立电储能等市场主体,全面放开市场化交易,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灵活调节、多向互动,推动建立市场化交易用户参与承担辅助服务的市场交易机制,培育用户负荷管理能力,提高用户侧调峰积极性。

依托5G等现代信息通讯及智能化技术,加强全网统一调度,研究建立源网荷储灵活高效互动的电力运行与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区域电网的调节作用,落实电源、电力用户、储能、虚拟电厂参与市场机制。

 

 

市(县)级源网荷储一体化

在重点城市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坚强局部电网建设,梳理城市重要负荷,研究局部电网结构加强方案,提出保障电源以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方案。结合清洁取暖和清洁能源消纳工作开展市(县)级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研究热电联产机组、新能源电站、灵活运行电热负荷一体化运营方案。

 

 

园区(居民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

 

以现代信息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储能等新技术为依托,运用“互联网+”新模式,调动负荷侧调节响应能力。在城市商业区、综合体、居民区,依托光伏发电、并网型微电网和充电基础设施等,开展分布式发电与电动汽车(用户储能)灵活充放电相结合的园区(居民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

在工业负荷大、新能源条件好的地区,支持分布式电源开发建设和就近接入消纳,结合增量配电网等工作,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供电园区建设。研究源网荷储综合优化配置方案,提高系统平衡能力。

 

 

电博士:园区(居民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是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类项目,分布式和集中式电源均可参与,技术难度相对较小,也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最为基础的组成形式哦~

 

神灯精灵:了解啦~这三种模式听起来层次分明呢!那么,源网荷储一体化在我国已经有落地实践了吗?

 

电博士:当然啦,“源网荷储一体化”在我国已经多点开花了,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比如浙江、上海、冀北、内蒙古等地都根据省情开展了新兴市场主体的探索建设。

那么,具体有哪些经验呢?下一期再给大家好好说说~

 

联系我们.png

尾图.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