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电力负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两份征求意见稿是对2017年《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和2011年《有序用电管理办法》的修订。
对此,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解读?今天,继续邀请电博士带我们一探其中奥秘~
神灯精灵:博士您好!能给我们讲讲两个管理办法的修订背景吗?
电博士:近年来,随着高比例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以及尖高峰时段电力需求的刚性增长,我国电力平衡压力日趋加大,叠加极端天气多发频发、企业产能恢复等因素,电力运行面临的形势日益复杂,需进一步加强需求侧与供给侧互动。
《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是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确保能源安全背景下新修订的。
《电力负荷管理办法》是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电力安全保供决策部署,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障社会用电秩序,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新修订的。
神灯精灵:原来如此,那么这两个《管理办法》各有哪些侧重呢?
电博士:《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侧重于全社会用电管理,综合采取合理可行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措施,优化配置电力资源,在用电环节实施需求响应、节约用电、电能替代、绿色用电、智能用电、有序用电,推动电力系统安全降碳、提效降耗。
《电力负荷管理办法》侧重于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维护供用电秩序平稳、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用能效率,综合采用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对电力负荷进行调节、控制和运行优化的管理工作,包含需求响应、有序用电等措施。
神灯精灵:相较之前而言,新修订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有哪些创新呢?
电博士:《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的创新性在于:
(1)明确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各级主管部门和重要实施主体,同时阐明了电网企业包括省级及以上电网企业、地方电网企业以及增量配电网企业,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机构包括负荷聚合商、售电公司、虚拟电厂运营商、综合能源服务商等。
(2)针对需求响应工作,为推进需求侧资源参与电力市场常态化运行。通过经济激励手段,引导具备响应能力的电力用户自愿调整用电行为,主动削峰填谷获取补偿收益,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同时从需求响应主体、需求响应能力、需求响应资源库、需求侧资源与电力运行调节的衔接机制、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机构资源整合能力、需求响应价格机制、管理部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规定。
(3)科学有序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等措施,实现替代用能主要使用绿色电力的电力消费模式,提升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电气化水平。对节约用电、电能替代、绿色用电、智能用电、有序用电等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做出了具体定义。
(4)从法律规范综合保障体系管理、工作细则,实施方案出台、需求侧管理标准制定、电价政策健全、技术研发和推广、指标分析方法完善、国际合作机制建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
神灯精灵:果然是正当其时呢!那么《电力负荷管理办法》的创新性?
电博士:《电力负荷管理办法》的创新性在于:
(1)明确电力负荷管理中心等单位职责。提出了各地电力运行主管部门指导电网企业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成立电力负荷管理中心。电网企业持续加强负荷管理专业力量建设。
(2)从需求响应协议签订、需求响应执行程序、与电力市场有序衔接,高效协同、响应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等维度对需求响应工作做出了详细规定和要求。
(3)从年度有序用电方案编制、有序用电方案修订、有序用电方案重点保障,重点限制、电力电量分析预测、预警信息发布、有序用电方案实施、不可抗因素、紧急状态、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等维度对有序用电工作做出了细化,科学规范有序用电全流程。
(4)在有序用电方案实施期间,对电网企业提出了合理做好日用电平衡工作要求,对发电企业提出了应加强设备运行维护和燃料储运,提高机组顶峰发电能力工作要求。对电力用户提出应加强电能管理、合理安排检修计划、优化充放电策略、刚性执行调控指标等工作要求。
(5)加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平台支撑,提出了电网企业制定负荷资源接入年度目标,逐步实现10 千伏(6 千伏)及以上高压用户全覆盖。各级电网企业应定期动态开展负荷资源排查、核查和监测。对各地电力运行主管部门、能源监管机构、电网企业、电力用户加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运维及安全监管职责做了明确规定。
神灯精灵:可以看到,两个《管理办法》的修订与时俱进,对推进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电博士可以展开给我们讲讲吗?
电博士:没问题。
《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全方位发挥需求侧资源潜力,全方位发挥需求侧资源潜力,优化配置电力资源,引导用户优化用电方式、调节用电需求,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推动电力系统安全降碳、提效降耗。
《电力负荷管理办法》将需求响应作为电力负荷管理的重要措施,按照“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的原则,结合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强化电力负荷调控管理能力。各地政府电力运行主管部门、电网企业以及电力用户等多方联动,全面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神灯精灵:嗯,看来新修订的两个《管理办法》进一步增强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电力负荷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对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今天跟电博士学习了很多,再次感谢电博士的分享,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