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负电价频频现身山东电力现货市场。
据山东省电力交易平台信息,5月1日至5月2日48小时实时现货交易中,共有32个小时出现了负电价。值得注意的是,5月1日20时至5月2日17时,连续21小时实时现货交易价格为负。其中,最低实时电价出现在5月2日17时,为-85元/MWh,刷新长周期现货试运行的负电价纪录。
“五一”假期期间山东现货市场日前与实时出清价
这一创纪录现象引起业内热议——
“负电价是否意味着发电企业要赔钱发电?”
“ 出现负电价是市场失灵了吗?”
那么我们今天就谈谈负电价,是危险?还是机遇?
负电价是指电力市场中出清价格小于零的情况,长时间的负电价通常会出现在电力供大于求的时候。
它意味着,发电企业在销售电力时,不仅赚不到钱,反而要给电网企业或者电力用户支付一定费用,吸引他们将多余的电力消纳掉。
负电价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新能源发电的增长和用电需求的下降导致的供需失衡。
我们都知道,新能源发电如风电、光伏等,具有清洁、低碳、可再生等优点但也有一个缺点——出力不稳定。新能源发电受天气、季节等因素影响很大,有时候风大、太阳好,发电量就很高;有时候风小、阴雨天,发电量就很低,而且新能源发电不能随时调节,也不能储存。
用户用电需求则受到经济、节假日等因素影响很大,有时候工业、商业、居民用电量就很高;有时候则很低,而且用电需求也不能随时调节,也不能储存。
所以,当新能源发电量高于用电需求的时候,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这时候如果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则,发电企业就会降低自己的报价,以吸引更多的用户购买自己的电力。但是如果报价降到零还不够,那就只能进一步降低报价,甚至出现负报价。
负电价的背后,是电力市场在通过“看不见的手”优化资源配置,虽然负电价的影响还有待观察,但负价格带来的电价波动范围扩大,将对发电端和需求端都形成一定的激励。
在发电侧,有助于纠正盲目的电源投资。电力现货市场中各类电源的市场表现,最终会以价格的形式反馈出来,为电源投资提供经济性参考,方便科学决策优化电力结构,而不是简单拍脑袋就提出装机规模,同时,还将引导企业加大储能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既有储能设施利用效率,激励火电企业进行发电设备灵活性改造,更好地匹配电网需求和新能源的不稳定性,而不是简单地抱怨“弃风弃光”。
在用电侧方面,会激励电力大户改变用电模式,错峰进行生产活动,并主动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最终提升社会总效能。
从更广阔的电力消费层面看,将增加电力消费侧的整体弹性,释放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广等技术应用以及售电公司的潜在价值,通过增强电力需求灵活度,来解决电力系统中短期供需波动的问题,提高电力投资的经济性。
负电价的频繁出现,电价的上下波动,将调动电力用户利用价格规律来调节自己的生产组织行为,更多关注生产工艺和能耗水平,采取积极措施来达到降低成本、提升自身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然而,从电力交易规则的复杂性看,要求所有用户都具备熟悉电力交易规则,自行报价,管理自己负荷的能力,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中小用户,还需要依靠专业的平台和服务商来提供负荷管理、电力交易和节能管理能力,从而保证自己的用电成本,在价格波动的电力交易市场中不受损失,甚至通过参加需求响应获得收益。
浙达能源(ZD·POWER)是一家引领中国电力能源智慧变革和低碳演进的创新型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内领先的智慧能源、智能电网、虚拟电厂、电力交易、能源互联、低碳降碳技术产品服务提供商和集成运营商,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浙达能源为广大工商业企业用户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购电价格、优惠的购电套餐、年度月度现货的最低成本交易策略。
高精度的负荷预测、电价预测技术,深谙电力市场规则,精准预测市场电价和工厂用电负荷曲线,为用户量身打造年度、月度最优购电策略,帮助用户有效规避偏差考核。
浙达能源依托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ZD·POWER VPP),为用户提供一站式能源服务,包括需求响应、辅助服务、绿电绿证、节能增效、光伏储能建设等,满足用户购电、省钱、用能、节能的全链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