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现货市场常态化运行对新能源投资的影响
2024.07.19

2017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文,选择南方(从广东起步)、蒙西、浙江、山西、山东、福建、四川、甘肃8个地区作为第一批试点,正式启动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随着中国电力市场的深化改革,从2023年起,我们迎来了电力现货市场的新时代——这标志着电力交易模式的彻底革新,并为新能源投资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undefined

 

来源: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

 

最近6月份,光伏发电大省山东的能监办、山东省发改委、山东省能源局印发《关于山东电力现货市场由试运行转正式运行的通知》。山东电力现货市场于2024年6月17日起转入正式运行,成为继山西、广东之后,国内第三个转入正式运行阶段的电力现货市场。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转变对市场的影响,我们通过最新发布的《山东电力市场运行工作日报》来观察价格曲线的变化。日报显示,与传统的固定电价模式相比,现货市场一天96个点的动态报价使价格信号更加灵活地反映了供需关系。具体来看,7月10日的实时市场用电侧价格波动剧烈,最高价达到了549.85元/兆瓦时,而最低则降至-80元/兆瓦时,出现了负电价现象。现货市场下光伏发电的收益骤降,与过去中午时段高电价的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undefined

图:山东电力交易市场工作日报的日前市场价格

引用自《山东电力市场运行工作日报》

 

目前山东现货市场针对分布式新能源是否进入现货,是以自愿为主,可以选择不进入市场或者进入:不进入市场的光伏户以90%保障性电价收购,10%以市场价格交易,而选择进入鲜活市场的电站则100%按照现货价格执行。随着现货的逐步推进,预计市场会逐步要求全量用户接入,所以这一市场价格的转变,对新能源电站投资商来说,意味着他们的投资模型需要重新评估。在尖峰平谷电价体系下,投资商可以依据固定上网电价进行收益预测。然而,在现货市场下,上网价格变成了一个不可预估的变量,过剩的光伏发电导致电价跌至谷底,甚至出现负电价,严重冲击了原有的投资收益模型。

 

与此同时,我们观察到,尽管中国的新能源发展仍在快速推进,清洁能源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光伏产业在2023年取得了显著增长,新增装机容量达到216.88吉瓦(GW),同比增长148%,创下了历史新高。但另一方面,光伏风电巨头面临的市值压力,反映了市场对产能过剩的担忧,以及现货市场开放后新能源投资商面临的不确定性。

 

面对这一矛盾现象,市场需要新的解决方案来适应现货市场带来的变化。虚拟电厂技术的崛起为新能源投资商提供了新的应对策略。通过聚合用户负荷、分布式电源及储能等能源设施,虚拟电厂能够灵活响应市场供需变化,优化储能充放电策略,合理规划企业用电,进行多能源内部优化调节,以及与电网互动响应,从而帮助新能源投资商应对价格波动,解决了新能源电站收益不稳定的问题。

undefined

图:虚拟电厂汇聚新能源和新负荷与电网协同互动

 

面对清洁能源行业的广阔前景,虚拟电厂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力量。我们坚信,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虚拟电厂将助力新能源投资商在变革中把握先机,共创绿色、智能、高效的能源未来。